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劉倩榮
大眾網·海報新聞通訊員 郭傳義 煙臺報道
“感謝政府牽線搭橋為校企聯姻,行業大咖為我們精準把脈,真是一場成長中的及時雨!薄奥犃私淌诘闹v課,更加堅定了我們中小微企業堅持獨有創造的信心和決心!薄包S渤海新區識人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和聚才的良方深深打動了我……”
8月22日,2022第四屆“新動能”產才交流大會在煙臺黃渤海新區城市黨建學院舉行。來自南方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4名院士大咖、40余名專家學者與80余位創新型中小企業、投融資機構負責人齊聚一堂,圍繞綠色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現代海洋產業等話題暢所欲言,共話“人才強企、打造‘專精特新’企業新高地”。
“致力于打造一個開放式國際化人才交流平臺,我們從2019年開始創辦了首屆‘新動能’產才交流大會,以后每年一個主題,核心都是圍繞人才與產業的融合互動,發揮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裂變’效應!睙熍_黃渤海新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與以往聚焦自貿區、化工產業集群不同,這屆大會的主題更加精準,焦點瞄定“專精特新”企業群體成長中的煩惱!案鶕捌谧咴L摸排的100余家企業、60多項急需解決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我們提前策劃、定向匹配、精準對接,邀請行業大咖‘慧’聚一堂,把脈企業發展瓶頸,助力‘小巨人’茁壯成長!
這種小切口的選題,源于該區一以貫之對中小微企業群體的傾力扶持和卓有成效的專精特新企業家底。近年來,該區先后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5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6戶,省級“獨角獸”1戶、制造業單項冠軍15戶、“瞪羚”48戶、專精特新企業134戶,2021年在專精特新先進縣市區綜合評價中名列全省第二名。其中,睿創微納的非制冷紅外成像技術在集成電路、傳感器設計與制造等領域優勢突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成為科創板“北方第一股”;東德實業生產的燃料電池氫氣循環系統已批量運用于多種車型燃料系統,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
該區專精特新企業群體不僅規模大,而且效益穩定向好。2021年,全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戶均實現產值4.6億元,平均增長率達19%;戶均實現利潤5633萬元。4家“小巨人”企業成功上市融資,占比15.4%。各類專精特新企業擁有知識產權6127項,累計建立各類科技創新平臺225個,超七成企業建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近六成企業擁有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后工作站)。
“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專精特新企業已經成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展的有力支撐,是增強我國經濟發展活力、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眹夜ば挪恐袊畔⑼ㄐ叛芯吭阂巹澦鶆撔虏恐魅、廣州分院副院長李耀華提出倡議,希望廣大企業家們以“專精特新”為方向,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強化創新,把企業打造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煙臺黃渤海新區特色產業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正式成立,并成功聘用4位國家級專家為首批專家顧問,進一步助力新區特色產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企業提檔升級。該創新中心由黃渤海新區管委搭臺建設、調控管理,由國投科技創新有限公司煙臺基地聯合新區特色產業龍頭企業發起設立,旨在打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專家及科技成果為載體、以服務政府和企業為宗旨的集成“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資源的綜合科技服務平臺。
相約黃渤海,攜手向未來!拔覀冋嬲\希望各位專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認同煙臺、加入煙臺、熱愛煙臺、扎根煙臺,在新一輪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大潮中,與煙臺共謀發展良機、共享發展盛果!睙熍_市有關領導表示。
近年來,煙臺黃渤海新區各類創新載體日趨完善。煙臺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等科研院所和煙臺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院等高校相繼落戶,“兩區兩廊六體系”引領作用不斷強化,45家高端研發機構的人才集聚能力和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能力不斷凸顯。人才生態不斷提能升級,全區人才資源總量突破20萬,其中高層次人才達2萬人,合作“諾獎”合作者、兩院院士26人,引育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30人,自主培養省級人才82人。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劉倩榮